研发人才当然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。航空级无人机尚处在研发期,预计在未来10年迎来爆发。低空经济所需的低空装备,需要围绕无人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实现核心技术攻关,这其中包括电池、电机等应用到航空工业的关键技术创新,以及低成本、高可靠、高性能、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的打造。在这过程中,除了从高校到企业的人才无缝输送外,在传统飞行器、汽车、机械等领域的人才转换赛道,亦能找到机会。
飞行器的操作层面,低空经济也需要大量专业的飞行员、物流无人机飞手、空路管理等支持,需要设置大量的低空飞行服务就业岗位,岗位的专业性很强。民航中小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体系构建做大规模,跟上行业发展步伐,在高校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,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方面,也势必将呈现大规模需求。
此外,低空经济配套的上下游产业,包括政府关系对接、科研成果转化、智能制造、一二级市场投融资都将开放更加多的中高端岗位需求。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,“低空+物流配送”、“低空+城市空中交通”、“低空+应急救援”等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组合形态中,兼具低空飞行器专业知识和具体使用场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,也将受到热切追捧。
![](/uploads/feixing5.webp)
随着“低空+”场景不断多元化,解决更多行业难点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开始以eVTOL和工业无人机等为切入点,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,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入局。低空经济本身链条很长且附加值高,内在的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、知识密集,能把整个中国的要素市场激活,可以保障上游生产性服务行业,推动中游制造供应产学研结合,也将进一步拉动下游消费应用,同时也释放大量的新岗位、新需求。
就像15年前新能源汽车开始腾飞,给包括传统汽车业在内的诸多相关行业人才既形成冲击,又提供机遇一样,如今被政策捧火的低空经济,作为新事物对于相关行业的人才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。看对方向,选对了路,就会成为新的引领者。